釣點判讀七原則:
1、僅量找灣澳而非找凸岬,尤其是寬度與深度大約在二到五根竿子左右、水流不會太閉塞者最佳,因為這種地方誘餌才會在裡面打轉、才留得住魚。
2、不要忽視水淺的標點,經驗顯示許多地形凌亂、瀺岩密布、退潮後深度不及五尺之處,都會出現大咬釣況!
3、太過單調的峭壁懸崖、深邃海岸地形,只是看起來壯觀而已,反倒不容易有大量魚族藏匿(但偶爾會出現大物),且垂釣難度也較高。
4、不要嫌釣點內水流、浪勢不明顯,因為東引不是台灣的東北角,一般磯釣觀念裡面找流溝、沿岸流、反撥潮等場所去操竿控線的觀念,在這裡並不適用。
5、先決定目標魚再選標點,例如鱸魚喜歡在亂石堆間出沒、黑鯛往往貼著壁邊吃餌、黑毛經常在比黑鯛更深的底部上鉤、紅鯽會追小魚追到灣澳來、石鯛常見於大塊丈立外礁型的深場釣點等等,而黃雞則完全不必選標點,因為牠們叫做垃圾魚,只要季節一到,保證滿海都是!
6、另一個跟一般磯釣觀念不同的重點是,別把釣組拋到離岸有一點距離之處,而應格外注意腳邊的標點--在東引,往往拋得越遠死得越難看!
7、由於大潮水時潮差高達 五公尺 以上,所以最好能趁干潮底先觀察清楚各釣點底域狀況,這對下竿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。
以上是關於東引釣場的淺顯說明,但知道怎麼找釣點只解決了一半問題,假如不講究技術的話,要有好成績還是很難!
六大技術指標:
1、測水深---面對潮差相當於一根竿子長度的怪異海域,隨時掌握標點水深當然是相當重要的事情,否則不是釣棚設定差太遠就是頻頻掛底掛到你昏倒!因此最好像筏釣黑鯛一樣,多帶幾顆重鉛錘(多一些無妨,因為掛底機率奇高)去測量水深,隨時掌握潮汐狀況,以便調整浮標位置。
2、盯壁邊---由於許多釣場深度極大,岩壁下部又常常是往內凹入的狀態(干潮時可以觀察到),而稍離開岸邊之後卻變成沙泥底質,所以魚群會緊貼著岸壁活動,鮮少跑到外面遊蕩,此即前段標點判讀中說「拋得越遠死得越難看」的原因,也是在絕大多數釣點都必須遵循的下竿指標。
3、追根究底---不是指對釣技的追根究底,而是說在較淺或中深海域,魚隻往往會躲在岩根、海底等處等待食物送上門,(A-SA)打得再凶牠們也不肯浮上來,因此有必要將釣棚盡量拉深,以便緝擊魚群所在的位置。
4、快速打擊---這一條也不是在講垂釣動作要多迅捷,而是當地夏秋時節小黃雞約多,不設法讓釣組快速下沉、穿過鬧場「魚層」的話,恐怕就只能陪那些垃圾魚玩了,是故用高承載力浮標搭配重鉛,是相當普遍的釣組組合。
5、因魚施釣--不同魚種當然有不同的生活習性,因此自然也必須用不同的技巧去釣牠;以口太黑毛(菜毛)而言,在產量多時(例如十月、十一月間)如果用浮卡世釣法下竿,通常釣棚十幾尺之內就可有大收獲,但體型多為一斤以內者,若想拉大物,搞深一點仍為不二法門,甚至釣到貼底都不無可能。黑鯛則一律以靠近岩石架構處為佳,並且風浪越平此現象越明顯,唯牠喜歡的岩石架構,跟鱸魚出沒之處不太一樣,後者特愛一大片深度十幾尺、水下散置多量中型亂石(像小轎車那麼大)的地方,而黑鯛卻更常出沒於大型外礁、內溝或小灣澳的周圍。還有,釣鱸魚最好讓餌「活」一點,也就是可以利用水流和操竿手法去拖帶它,以引起鱸魚的咬食慾望,但釣黑鯛卻不需如此,僅量讓餌穩穩待在標點內才是最佳策略。
6、誘餌問題---假如在淺場下竿,各種誘餌粉應該都不難達到集魚目的,但若是面對二、三十尺以上的深場,而你又想直擣海底的話,那麼餌粉的比重和黏稠度就必須夠大了,也就是說,要讓A-SA在被水流沖散之前順利下達海底,才有可能完成你交付給它的任務,原則上越會沉的粉越適合東引之用。
季節魚況
黑鯛、黑毛 「黑道兄弟」長年橫行、在東引,這兩個「黑道」兄弟幾乎全年都可釣獲--不要懷疑,無論一、二月的冬季還是七、八月的盛夏,牠們都有出水紀錄,只體型大小有差,或偶爾會忽然變稀少一陣子,但幾個禮拜後又會再度出現了。一般而言,兩種黑字輩的在春節前後體型巨大而量少,盛暑則體型平均、吃餌較刁;這兩個時候,要釣黑鯛就需找深場,黑毛則多在流溝明顯之處。真正釣不到牠們的時間只有兩種,一是大寒流來襲,氣溫低到接近零度,風浪大到七、八-十以上,二是天氣極度悶熱,海面比鏡子還平,別說是魚了,連人都不敢出門,當然釣不到牠們。不過前述狀況還是有魚出沒的,像鱸魚就仍會在寒流中靠岸,而小黃雞則是天越熱越多。基本上,每年一月至四月間都屬鱸魚釣季,但以二、三月最盛;黃雞則剛好相反,除了冬天外都無所不在。別外喜歡追食的紅鯽會在六月以後逐漸出現,到九月即陸續離開。東引還出產其他幾種不太主要的垂釣魚種,例如石鯛在秋末到春天之間,常會偷襲磯釣客的南極蝦餌;水針(當地出產體型特別細長、無黑色斑點的長吻鱵)也在這段時間出沒,浮游於各個大型內灣開口處;真鯛是另一個堪稱全年都有的魚種,但體型普遍不大,以一至兩斤間者最普遍,唯數量並不多,除非船釣否則很難大量釣獲。有人稱東引為「磯釣天堂」、「磯釣最前線」、也有人說她是「最後的磯釣處女地」,可見這地方受釣客重視之一般。
釣具與釣組
對付黑字輩、用一至二號輕磯竿、假如你特愛釣那兩種黑字頭的魚,那麼一號至二號輕磯竿,加上四號母線容量 一百米 左右的中小型捲線器,子線三號以上、鉤子磯奴三號到五號,採浮游磯釣法下竿就對了。但浮標要用哪一種呢?這問題比較複雜,基本上阿達利浮標可以不必考慮,因為潮差和水深將會讓你無從施展;其次長標也不大好用,因為釣座多半相當高聳,標點又常常直接就在腳下,所以細細的TOP尾不利於觀察魚訊。多數「老東引」都傾向選擇體積小、載重大、自重輕的製品,理由是這種浮標能配合重鉛讓釣組迅速下沉,拿到深場、釣磯際時用特別速配,而其魚訊反應的敏感度也還不差。不過有些擅長浮卡世釣法的人,卻不習慣如此操作,他們還是比較愛載重輕、自重夠的類型因為如此才方便拋投,要操竿控線掌握流水變化也比較合適。在釣組綁製方面,很多人愛在母線之下接一個三叉轉環,然後綁上五、六尺不等的子線兩條,其中一條(通常是長的)下段加顆咬鉛,另一條則不加。也有人雖同樣綁兩鉤,但屬一條本線、一條支鉤的組合方式,亦即在長約一噚半的主要子線下段,取離鉤子大約三尺處,以八字結逆向綁一根兩尺長的分支子線,並在主要子線的鉤子上方夾一顆咬鉛。當然正常的丹錐釣組(單鉤、一根子線)也同樣能「轉呷」,而且只要操作得當,釣果也不會有什麼差別。玩磯釣、未到過馬祖東引、就像回教徒未到過麥加、將會遺憾一生的、這裡地形陡峭、處處是釣場,黑鯛、魚毛、黃雞……等大物一托拉庫、不來挑戰,怎對得起自已